什么是達因值?
達因值(Dyne Value)是衡量材料表面自由能大小的單位,1 dyne/cm 等于 1 mN/m。它用來反映液體在材料表面的潤濕性和鋪展能力。
一般來說,達因值越高,表面能越大,液體就越容易鋪開,表現為潤濕性好;反之,達因值低時,液體容易收縮成水珠,表面表現為疏水。
達因值對紗網意味著什么
在紗網行業,達因值直接關系到材料在加工與使用過程中的表現,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:
其一,涂層附著力。例如紗網需要做PVC涂層、氟碳涂層或表面噴漆時,若達因值太低,涂層容易縮孔、剝落或附著不均勻。
其二,膠水與粘接效果。在紗網與鋁型材、密封條等部件的粘合環節,若表面能不足,膠水無法充分滲入纖維,粘結力就會下降,久而久之可能出現翹邊或脫落。
其三,防水與防油性能。高達因值的表面更容易被水潤濕,表現為親水;低達因值則更容易排斥水與油,表現為疏水。根據不同應用場景,紗網既可能需要親水(便于后續涂層處理),也可能需要疏水(提升戶外耐候性)。
常見的達因值范圍
拿常見的材料來說:
未經處理的PET或PP紗網,達因值一般在28–34 dyne/cm,表面能偏低,附著性能差。
經過電暈或等離子處理的紗網,可提升到38–44 dyne/cm,更適合做涂層或印刷。
經過特殊涂層的網面,達因值可根據需求調整:若希望表面更易涂層,可保持較高數值;若強調防水性能,則會降低達因值。
達因值不足會帶來哪些問題?
在實際生產與使用中,達因值過低會直接影響紗網品質:
噴涂PVC時容易出現“縮孔”或“針眼”,導致顏色不均。
膠水復合不牢,粘合處可能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翹邊。
油墨印刷不穩定,表面掉色、劃手即脫。
戶外使用時,涂層附著性差,耐候性下降,可能出現開裂或剝落。
就客戶反饋來看,這些問題往往會被誤以為是涂層質量問題,但根源其實在于網面達因值不足。
如何提升紗網的達因值?
目前行業常用的方法包括:
電暈處理(Corona Treatment):通過高壓放電改變表面極性。
等離子處理(Plasma Treatment):利用等離子轟擊纖維表面,增加活性基團。
火焰處理(Flame Treatment):借助高溫火焰改變表面張力。
化學涂覆:在表面引入親水或極性基團,從而提升潤濕性。
不同方法各有優缺點,需要根據產品定位來選擇。
我們的建議
對紗網來說,達因值不是一個抽象的參數,而是影響涂層、膠水與使用體驗的關鍵指標。我們建議:
對有涂層或印刷需求的紗網,應保持在38 dyne/cm以上;
對強調防水性的戶外網,可適當控制在較低水平;
在項目初期,明確使用場景,再決定是否需要提升達因值。
我們在生產過程中,會根據客戶需求進行電暈或等離子處理,確保網面達到合適的達因值水平,為后續涂層、粘接或戶外應用提供保障。
